《群鬼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7,仅供参考
一八八一年出版的《群鬼》是易卜生最具争议的作品。一出版便引起了轩然大波,遭遇暴风雨般的谴责。但在1883年首演后却在世界迅速蹿红,一跃成为一个国际奇迹。
剧中女主人公阿尔文太太婚后生活很不幸,由于丈夫行为放荡,荒淫无耻,她无法忍受,于是便离开了家去找她从前喜欢过的曼德牧师,一位传授她理想主义的老师倾诉衷情,她很想离开丈夫出走,没想到这位牧师道貌岸然地劝她死守“妇道”,逆来顺受,她到底没有走娜拉的道路,死守着自己所不爱的丈夫过日子。丈夫死了,她又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欧士华身上。同样没想到的是欧士华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恶习,而且染上了父亲遗传下来的病毒,无法医治,最终成了白痴,这对阿尔文太太在心灵上构成致命的打击,她最终做了旧礼教的殉道者和...社会的牺牲品。
剧中女主角阿尔文太太对迷恋于花街柳巷的丈夫逆来顺受,苟安于恶劣的家庭生活。她听从牧师的说教,心甘情愿恪守妻子的“本分”,结果她生下一个得了梅毒的儿子。最后她在绝望的痛苦中呼号:“给我阳光!”《群鬼》问世后,西欧各国的新剧院都以它作为开业演出的剧目。从1889年开始,柏林的自由剧院、巴黎的自由剧院、伦敦的独立剧院先后上演此剧,促进了西欧的戏剧革新运动。但这部暴露丑恶现实的悲剧,在挪威国内却激起了卫道者的仇视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